某大厂Leader,没房贷的下属太可怕了,骂他敢顶嘴

某大厂Leader发帖称:“没房贷的下属太可怕了,骂他敢顶嘴。”这番言论实在令人啼笑皆非。居然有人认为有房贷是管理员工的一种手段,这简直是站在权力的高度,嘲讽那些没有负债的人。这种观点充满了傲慢和对员工的不尊重,完全忽视了人的尊严和价值。

这让我想起了我一个朋友在面试字节公司时的经历。他已经到了最后一轮面试,与部门直属leader的聊天也十分愉快。然而,当被问及他的籍贯时,他坦诚地说自己是本地人,结果却因此失去了机会。虽然我们无法确定面试失败的真正原因,但后来他却成功地被另一家大公司录用。

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点?那些没有负债,特别是没有房贷和车贷的人,过得并不差。即使在四、五线小城市,月薪只有几千块钱,他们也能维持全家的生活开支。就拿我老家小县城的同学来说,大多数人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房贷,夫妻两人的月收入加在一起也不到一万元。他们过着惬意而平凡的生活,有时间陪伴家人,一切都顺其自然。虽然生活简单,但他们并不选择消极对待,偶尔还会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。

相比之下,在一、二线城市拥有房贷和车贷的人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异。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,生怕下个月的债务无法偿还。工作不敢轻易辞职,每天努力工作,早上醒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如何赚更多的钱。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使他们疲惫不堪,失去了活力。

为什么我对此有如此深刻的感受?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被房贷束缚的人。房贷已经让我未来的30年都无法自由规划,甚至无法顾及生活和家庭。目前,我的房贷压力已经超过了工资的50%。再加上在互联网大厂的工作,频繁的加班和债务压力让我有了卖房回老家的念头。每天都感到非常疲惫,看不到未来。

我在2018年末,在北京东五环外买了一套总价396万元的小房子,两室一厅。首付135万元,贷款251万元,月供13000元,贷款期限25年。等我还清贷款时,我已经53岁了。最初的两年我还能勉强应付,凭借出色的绩效和年终奖,每个月能拿到3万元左右。

然而,从去年开始,我经历了降薪、部门动荡和人员流失,我真的感到非常慌张。人们常说房贷应占工资的三分之一,才能保证生活质量不下降。而现在,我工资的大部分都要用来还房贷,一旦失业,我甚至不敢想象后果。现在的我每天都忧心忡忡,顾不上家庭和生活。不敢辞职,不敢放松,更不敢没有收入。

我还记得去年有一位字节公司员工突然去世的新闻。他的妻子在还着房贷的业主群中发出求助信息,为了房贷发愁。这让我再次意识到,买房子给自己增加压力,以此激励自己赚更多钱的说法是多么荒谬。人们往往忽视了一个事实,金钱并不是想赚多少就能赚多少的,更不是你想赚就能赚到的。

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,你不敢创业,更不敢失业,即使面对领导的剥削和PUA,你也只能咬紧牙关。每天上班前都不情愿,但你又不得不去,因为你有房贷。渐渐地,你的心态崩溃了。你开始抱怨自己没有时间旅游、聚会,甚至会责怪自己买了房子,认为它剥夺了你自由的生活。我就是现在这种状态。所以,不要总想着买房子来迫使自己赚更多的钱。在没有负债时,人们并不想着赚钱,而是指望着背负债务后去赚钱,这是不现实的。

曾经有一位HR网友问道:“现在房贷、车贷、结婚、养育子女等压力,是不是成为职场领导最好的管理手段了?”她在面试员工时,领导特别强调,家庭背负房贷、车贷、孩子等负担的人优先录取。

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,因为这些负担是大部分年轻人的软肋。年龄越大,负债越多,你越无法挑战自己向往的工作,也没有勇气选择自己喜欢的上司,更不敢轻易跳槽。因为你肩负着沉重的负担,你无法退缩,只能咬紧牙关,除了努力工作,别无选择。

面对职场中的各种黑暗,我们只能忍受;面对领导的责备和不合理的工作安排,我们只能顺从。因为我们心知肚明,在这个时刻,不是我们选择工作,而是工作选择了我们。你可以爱干也可以不干,公司不愁找不到替代者,你离开后很快就会有新的人填补空缺。这或许就是现在职场管理层的最牛掰的秘诀。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大降低了职场管理层的难度。

购房不应该全力以赴,而应该量力而行;还款也不应该量力而行,而应该力所能及。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经济能力,理性对待购房和债务,不要因为盲目追求所谓的压力和动力而将自己推向无尽的负担之中。让我们在拥有更自由、更平衡的生活中追求幸福与成功,而不是沉溺于债务的泥沼

开发者Club 小程序 扫码打开 开发者Club 微信小程序
开发者Club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开发者Club 微信公众号